建筑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是相關企業有效管理建筑工程項目投資的重要內容,只有科學地、合理地控制工程造價,才能夠獲得更加全面的項目投資效益以及社會效益。采用合理的造價管理及成本控制方式,才能夠科學地做出投資預算。
計價模式方面:
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一些業主和施工單位對其承擔的相應風險不明確,也表現在對市場變化的準備不充分,部分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招標代理機構都有些茫然。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需要施工單位良好的市場信息搜尋網絡,以及挖掘企業內部潛力,才能給出具有競爭力的價格。
關于工程造價的市場信息,還沒有統一的標準來規整已建工程的數據資料。對于人工、材料、機械等價格由于公布不及時,公布價格往往與實際價格相脫離,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信息,不能夠及時把握市場脈搏,不利于工程造價的管理。
1、現行消耗量定額中的消耗量和有關措施性費用仍是按照社會平均水平編制的,雖然實行定額中的量價分離,但是由于很多施工單位還未形成自身企業定額,使得施工單位只是在按定額計算成本的低水平上競爭,且按定額計算的報價不能反映其實際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也不利于施工單位明確自身的優勢、確定合理的綜合單價,從而影響對工程造價的管理。
2、部分業主為了提前施工建設,可能會在初步設計審查通過后就編制工程量清單組織公開招標,而在施工圖設計完成后,招標時的工程量清單內容可能有較大變動,造成后決算與中標價格相差甚遠。在這種情形下,工程量清單計價方法很難對工程造價進行有效的控制。
3、一般情況下,工程量清單招標方式是低價中標,若投標方采用不平衡報價策略,而等其中標后,在施工階段,一旦工程量的變動符合其預期,則業主將付出較高的費用和達不到控制工程造價的目的。
4、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的實施已經實現了計算規則的統一性,但仍存在項目劃分與實際不相符的情況。而通過逐項詳細報價,可以使施工單位重視并分析措施項目的成本狀況,從而提高自身工程造價管理水平。